
“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个‘牛鼻子’,用产业发展支撑起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,让边远山旮旯里的贫困群众实现精准脱贫。”是罗平县委、县政府对11182户41920名贫困群众的庄重承诺。近年来,罗平县为实现这一庄重承诺,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、关键举措和根本出路,立足资源禀赋,坚持因地制宜,狠抓特色产业,乡村旅游、电商、特色种养等多个扶贫新产业新业态得到重点培育,构建起了“县有扶贫支柱产业,村有扶贫主导产业,户有增收致富项目”的产业扶贫格局。目前,通过产业发展,大多数贫困群众吃上了“产业饭”,实现脱贫,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。
加快三大对接 打开产业扶贫通道



大力推进特色产业与贫困群众对接。用好资源、资金、项目、政策等杠杆,围绕贫困户融入产业发展,因地制宜,因人施策,量身定制,整合扶贫资金5425万元,发放精准扶贫产业贷款29431万元,发放贷免扶补创业贷款15581万元,扶持发展“蜂产业、生姜、冬春马铃薯、热区水果、中药材、畜牧、水产、油菜、烟草”等9大扶贫产业,建立了产业发展与贫困人口增收的稳定利益联结机制,为精准扶贫提供产业支撑;大力推进产业基地与扶贫基地对接。有效发挥产业基地集聚、辐射、带动作用,把产业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。整合项目资金700万元,以“支部+企业+合作社+基地+贫困户”的模式开展“蜂产业脱贫”工作,规划成立合作社20个,建设养殖基地50个,带动868户296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中蜂养殖;大力推进带贫企业与新型组织对接。引导经营正常、示范带动作用明显、带贫效果好的20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、34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559个合作社,连接 679户贫困群众,构建以带贫企业为龙头、新型组织为纽带、贫困群众为基础的产业扶贫联合体。同时鼓励企业、能人主动对接“村淘”“淘实惠”等电商互联网平台,将贫困户的村间特产、乡土山货推向国内海外。



突出三大坚持 提升产业带贫能力

建立三大机制 增强产业脱贫保障
